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

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经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首荫荫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①【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申遗成功)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沿用2000多年 ②申遗成功,历法文化传世界 ③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核心词语,用什么(谁)+做什么(怎么样)来组合即可。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概括为“申遗成功”。材料二写的是“二十四节气”沿用的时间之长,所以概括为“二十四节气沿用2000多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3)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自己和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该诗前两句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请赏析诗中“闲着中庭栀子花”一个“闲”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释】 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丈夫:成年男子。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④内:指王宫内。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两处)

君 使 服 之 于 内 而 禁 之 于 外 犹 悬 牛 首 于 门 而 卖 马 肉 于 内 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3.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 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里城           马千里者

B. 去之           广起,夺杀尉

C. 域民不封疆之界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 得道多助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张飞打了督邮后,将县衙印挂在了督邮脖子上就走了。

B. 《草房子》中陆鹤将自己的帽子甩上天空,导致全校广播操比赛场面失控。

C. 《简·爱》中谭波儿小姐在孤儿院里给予了简·爱无尽的关爱和呵护。

D. 《老人与海》中即使圣地亚哥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曼诺林也不愿意离开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