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曲径通幽处,...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白居易《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禅房花木深 ②浮云游子意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天涯若比邻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2)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禅、碾、涯、炭、贱、拣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书中的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九方皋相马

《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③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④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⑤。穆公不说⑥。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⑦太息⑧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天下之马:这里指天下最好的马。③担缠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④牝:雌性的鸟、兽。与下文“牡”相对,“牡”指雄性的鸟、兽。⑤骊:纯黑色的马。⑥说:同“悦”,高兴。⑦喟然:叹气的样子。⑧太息:长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子姓有可使马者乎______

(2)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______

(3)马也______

(4)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2)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3.文中的伯乐和秦穆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通过九方皋“相马”,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①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③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或:有的。②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③长:发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者有四_______

(2)然后能其失也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1)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2)策之不以其______

(3)是子不欲吾______

(4)下彭氏之子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4.【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______

(2)有至道______

(3)可以为法则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