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1)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2)策之不以其______

(3)是子不欲吾______

(4)下彭氏之子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4.【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

 

1.(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2.(1)有时(2)方法(3)好(4)于是 3.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您这是要去哪里? 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道”:方法。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善”在现代汉语里有“好”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______

(2)有至道______

(3)可以为法则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品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结合诗人生平和自己的理解,揣摩诗人叹息的内容。(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朱熹曾对礼仪作过这样的阐述:“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在一次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荣获16金中的10金。在交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而中国选手因没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鲲/武陵人捕鱼

B. 才美不外/渔人

C. 知鱼之乐/求其能千里也

D. 不知旨也/真无马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男有分,女有

B. 大道之行也

C. 盗窃乱贼而不作

D. 虽有嘉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