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行走在成长路上,尽管已是寒冬,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行走在成长路上,尽管已是寒冬,但一本书、一个人、一处景、一件事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请以“前行中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手机里的App,赋予了更多创意的生活方式。它们代表着品位,记录着故事,开启着智慧……2018App设计奖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你设计的一款App赢得年度最佳App奖。

请发挥想象,以异想App Show”为题,讲述你与它的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那句话很温暖 冬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我张开手掌,伸出棉衣的袖子,按住那洁白的雪花,但是雪花一触即化。我不由发出感叹:“又到一年寒冬了!” 在这个寒气十足的清晨,我与父亲一同走在城市的中心。由于大雪下了一夜未停,早晨天冷路滑,父亲放心不下,执意要送我去上学,我只好同意。天还没有亮,路灯依旧亮着,我与父亲快步的穿过马路,突然一阵寒风吹过,我不禁搓了搓手,哈了一口气。父亲走在前面,转过头来问我:“冷吗?”我有些勉强的告诉父亲:“不冷。”但父亲还是摘下棉帽,戴在我的头上。 路以近半,可雪却依然下着,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随着寒风在空中起舞。这寒风更显凛冽,父亲的双耳冻得通红,他回过头来问我:“冷不冷?”我猛然看见了父亲通红的脸,和他已有冰霜的睫毛。尽管我再次回答不冷,他依然将手套脱下,戴在我冰冷的双手上,微笑着说:“手冻坏了就抓不住笔了,戴上吧,这点冷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我有些怀疑,有些担心,但父亲仍说:“这点冷算不了什么!我很强壮的,可以御得了风寒!”我只好打消了顾虑。 棉帽和手套真的很温暖,我似乎都感觉不到寒冷了。但身前的父亲的耳朵愈发红肿,我心中猛然一震,忙问父亲:“爸爸,戴上棉帽吧!”可父亲只是勉强一笑,说:“没关系,这点冷算不了什么!”我见父亲不肯只好埋头前行,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直袭我心尖最柔软的部分,我的眼角有些湿润。看着父亲的坚定,我忍住了泪水,但心里担心父亲能不能抵得住严寒。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从东边射来,雪也不知不觉地停了。我们终于走到学校门口,我把棉帽取下来,试图戴在父亲头上,却被父亲制止,笑着说:“这点冷算不了什么!”和我告别后,父亲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站在校门口,望着父亲的坚定的背影消失在朦胧的拐角处,我的心再次涌起暖流,一滴泪划过脸颊,又瞬间凝结起来。父亲的话真的很温暖,使这寒冬不在寒冷,那如春风般的话语,温暖我的心房,没错,这点冷算不了什么! 【解析】(1)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温暖”是关键词。“温暖”的本意是指阳光的照射给人带来的感受,从所给题目分析,这里应该理解为外界的事物、他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本次作文,就是要记录那些令你感受到“温暖”的事件。为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令人“温暖”的细节之处。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也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作答时要扣住“前行”这个词语,即写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十分新颖,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前首先明确你所设计的App关于哪一个方面的,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其次交代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挫折,你是如何解决的;最后点明别人对你的设计有什么建议。把这些问题写清楚了,就是一篇成功的作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现在的人们经常说当今是大数据时代,无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大数据。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大数据呢?大数据,最早出现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在当时经常提到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来源十分广泛,可能得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还有许多其他来源。可以说大数据无处不在,我们在上网时留下的信息也是大数据的一部分。就像开头说的那样,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

据专业人员介绍,大数据是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材料二

大数据营销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企业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验进行营销决策,需要通过对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洞悉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规律,寻找市场机会,并迅速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抢占市场最高点。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记录消费者网页浏览、商品信息查询,商品够买时间、够买频率等消费行为的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判断其类型和消费偏好,对潜在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营销计划和商业决策。

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精确预测消费者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一定会够买某产品,提早做好货源准备,定时用符合消费者习惯的促销方式推送产品信息,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商品。消费者在降低搜寻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个性化需求,也减少了企业的销售时间。

通过大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得客户关系管理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极大提高客户管理效率。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合理使用,还可以高效地改进商品销售管理以促进销售成功率。

材料三

去年,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那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提出,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显示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

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未来大数据的身影应该无处不在,就算无法准确预测大数据终会将人类社会带往到哪种最终形态,相信大数据的变革不会止步。

1.根据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数据的特点。

2.请你结合材料二,解释“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的原因。

3.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哪些影响或改变?请举出一个实例,做具体说明。

 

查看答案

①碧云天,黄叶地……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朦的湖心……

②又看见西湖了!现在是深秋了,而且时近黄昏。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会不会依然能像春天一样,给我充满生机的宁静,给我美的享受,给我欢乐?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

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④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不尽是凄凉,不尽是寂寥,不尽是苍茫。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谧极了,幽远极了,和谐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内涵。环顾湖波山色,我的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醉在诗一般的、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⑤苏堤尽头是花港。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⑥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⑦我在树林中寻觅,是什么使我眼前豁然发亮:一片耀眼的金黄,彩霞一般垂挂在宁静的湖畔。这是我视野里最醒目最辉煌的色彩,西湖的黄昏也仿佛因它们而明朗起来、亮堂起来……看清楚了,是两棵高大的梧桐。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那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我知道,一夜秋风,也许就能扫落这满树黄叶,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那灿然的金黄,不会忘记它们那最后的动人的微笑、最后的悲壮的歌声……

⑧在一座小土山上,终于看见一棵脱尽了叶片的树,一棵桃树,在夕照中伸展着枯瘦扭曲的枝干。“瞧,桃树的影子。”诗人指着桃树边上一条鹅卵石路,轻轻地告诉我。这条黑白相间的小路上,白的是卵石,黑的也是卵石,铺路者用黑卵石勾勒出了花满枝头的桃树形象,这卵石铺成的桃树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凋零。这就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永不消失的梦境呵,每年都会有一次蓬蓬勃勃的兑现的!到春天,人们大概再也不会注意这镌刻在小路上的影子了。影子边,有缤纷的花,有缀满新芽的树枝,远处的梧桐,也一定会悄悄披上绿色的新衣,影子,将融化在绿荫里……

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

                                                                 (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③-⑧段内容,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行文思路

景色特点

作者心情或感受

游苏堤观景

西湖秋景

静谧、幽远、和谐

① 

游花港公园赏景

红枫

火红鲜艳、② 

身心为之一振

在树林中寻景

两棵梧桐

金黄、精神健旺

一棵桃树

憧憬

 

 

2.段中的划线句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能让你联想起曾经学过的《湖心亭看雪》中的哪一句?

3.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赏析第段的划线句。

4.段中划线句也许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你认为梦是指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的理解。(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论语》中蕴含着许多智慧,请根据以下几则内容,概括出你从中获得的三个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题文)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成长的路上面临过很多次选择,每次选择都让他走向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请你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完成(1)-(2)题。

(1)请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上面的图文重新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保尔一生的选择值得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保尔,你不能留下不走吗?我已经老了,一个人过日子多难受啊。养儿育女,一长大就都飞了。城里有什么让你那么牵肠挂肚?这里也可以过日子嘛。反正你们什么都不跟我这个老太婆说。阿尔青娶亲的事儿,一点没告诉我,你是更不用说了。只有等你们病了,或者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母亲一面把她儿子简单的几件零星用品放进干净的布袋里,一面轻声地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西湖梦寻

张岱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鸣佩环,心  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

(3)弃舟  ________________          

(4)得支径风篁岭   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B. 龙井亭          掌故

C. 石上          乃密字印    D. 夕,天宇开霁      日更定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文中划线句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