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碧云天,黄叶地……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

①碧云天,黄叶地……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朦的湖心……

②又看见西湖了!现在是深秋了,而且时近黄昏。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会不会依然能像春天一样,给我充满生机的宁静,给我美的享受,给我欢乐?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

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④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不尽是凄凉,不尽是寂寥,不尽是苍茫。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谧极了,幽远极了,和谐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内涵。环顾湖波山色,我的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醉在诗一般的、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⑤苏堤尽头是花港。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⑥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⑦我在树林中寻觅,是什么使我眼前豁然发亮:一片耀眼的金黄,彩霞一般垂挂在宁静的湖畔。这是我视野里最醒目最辉煌的色彩,西湖的黄昏也仿佛因它们而明朗起来、亮堂起来……看清楚了,是两棵高大的梧桐。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那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我知道,一夜秋风,也许就能扫落这满树黄叶,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那灿然的金黄,不会忘记它们那最后的动人的微笑、最后的悲壮的歌声……

⑧在一座小土山上,终于看见一棵脱尽了叶片的树,一棵桃树,在夕照中伸展着枯瘦扭曲的枝干。“瞧,桃树的影子。”诗人指着桃树边上一条鹅卵石路,轻轻地告诉我。这条黑白相间的小路上,白的是卵石,黑的也是卵石,铺路者用黑卵石勾勒出了花满枝头的桃树形象,这卵石铺成的桃树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凋零。这就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永不消失的梦境呵,每年都会有一次蓬蓬勃勃的兑现的!到春天,人们大概再也不会注意这镌刻在小路上的影子了。影子边,有缤纷的花,有缀满新芽的树枝,远处的梧桐,也一定会悄悄披上绿色的新衣,影子,将融化在绿荫里……

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

                                                                 (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③-⑧段内容,根据文章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行文思路

景色特点

作者心情或感受

游苏堤观景

西湖秋景

静谧、幽远、和谐

① 

游花港公园赏景

红枫

火红鲜艳、② 

身心为之一振

在树林中寻景

两棵梧桐

金黄、精神健旺

一棵桃树

憧憬

 

 

2.段中的划线句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能让你联想起曾经学过的《湖心亭看雪》中的哪一句?

3.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赏析第段的划线句。

4.段中划线句也许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你认为梦是指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的理解。(120字左右)

 

1.陶醉 生机盎然 激动人心 枯瘦扭曲 2.(与)余舟一芥 3.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枫叶比喻成红五星、小火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枫叶的红;还把枫树比喻成巨大的红色篝火,“一簇簇、一篷篷、熊熊”等叠词,“所有的一切”、“全”、“燃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枫树红得繁茂、旺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桃树的梦是指在秋风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人们的梦是对春天的憧憬,对新生命的期盼…… 5.游苏堤,看到湖畔的山坡还顽强地透露出秋的金黄、殷红、墨绿的色彩。游花港公园,看到红枫远眺近看都生机盎然,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树林间,看到两棵梧桐精神健旺,一棵桃树虽枯瘦扭曲但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文章分成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的景物描写,抓住写作者心情与感受的句子,找出不同点。从“环顾湖波山色,我的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醉在诗一般的、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和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注意语言要简洁。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湖心亭看雪》中的“余舟一芥”的意思是“和我的一叶小舟”,与画线句子的“一叶孤舟”“湖心”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一致,即小船在湖里飘荡。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中蕴含着许多智慧,请根据以下几则内容,概括出你从中获得的三个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查看答案

(题文)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成长的路上面临过很多次选择,每次选择都让他走向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请你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完成(1)-(2)题。

(1)请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上面的图文重新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保尔一生的选择值得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保尔,你不能留下不走吗?我已经老了,一个人过日子多难受啊。养儿育女,一长大就都飞了。城里有什么让你那么牵肠挂肚?这里也可以过日子嘛。反正你们什么都不跟我这个老太婆说。阿尔青娶亲的事儿,一点没告诉我,你是更不用说了。只有等你们病了,或者受伤了,我才能见到你们。母亲一面把她儿子简单的几件零星用品放进干净的布袋里,一面轻声地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西湖梦寻

张岱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鸣佩环,心  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

(3)弃舟  ________________          

(4)得支径风篁岭   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全石为底         其境过清    B. 龙井亭          掌故

C. 石上          乃密字印    D. 夕,天宇开霁      日更定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文中划线句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人在题目中用而不用,有什么用意?

2.划线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古诗词中还有诸多表现诗人雄心壮志、豁达心胸的语句,请你写出两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走进商场,家用电器琳琅满目,空调、电视、冰箱、微波炉……,可谓应有尽有。

B. 清晨,老鸹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C.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 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有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