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书写3分,内容40分) 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小扇轻摇,写一...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书写3分,内容40分)

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小扇轻摇,写一段共享天伦的暖文;那个特别的日子里,清风拂面,抒一曲陶醉自然的心声;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小园曲径,叙一场此间少年的情谊;那个特别的日子里,寂寥街头,见一道俗世真情的美景。那个特别的日子里……

以“那个特别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要求:①切勿抄袭阅读选文及提示语;②书写端正,卷面清晰; ③字数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泄露校名、班名、人名等考生真实信息。

 

例文: 在那个特别的日子里 六月的一个特别日子,我参加了大山英语口语大赛的决赛,却与大奖失之交臂,不甘心地得了个三等奖。 在参加决赛的十位选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盲人姐姐。她的演讲内容十分动人,动作神态都充满了激情,她的歌声也十分地婉转动听,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最后得了二等奖。作为一个盲人,要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流下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心血,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海伦。凯勒的影子。再对比我自己,一点不珍惜宝贵的时光,对比赛一点也不在乎,不专心练习,最终导致我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真是太可惜了。 在比赛的三个环节中,我的看图说话和才艺展示得分较高;这要归功于平时经常听英文故事,读英文书等方面的积累。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但自命题演讲环节却成了我痛苦失败的滑铁卢,所有其他选手在这个环节都准备得很充分,非常流利顺畅,只有我在比赛的当天早晨才把稿子背下来,根本谈不上熟练。所以当我站在台上支支吾吾,紧张慌乱之时,我才明白:临阵磨枪是行不通的,关键时刻更要加快脚步去冲刺,要成功就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领悟到了什么是自强不息,什么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个特别的日子里”。题目前有一段引语,打开写作的思路,引语内容暗示可以从“读暖文”“陶醉自然”“叙情谊”“俗世真情的美景”等方面去立意,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来立意,这明确了文章立意的方向。题目中的“日子里”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是短暂的一天,也可以是一段时光。“特别”暗示选择的材料应该能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下点功夫,要写出真情实感。本文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写议论文难度较大。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注意选材精当。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才能写出感情或论述得透彻。写作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最后,语言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以上片段选自纪实性报道《              》(最初在英国伦敦出版时的书名),标题的含义是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中的“他”是周恩来,见面用英文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打招呼,也是他帮助斯诺制定了整个西行的行程,后来被斯诺认为是一个“狂热”分子。

B. “赤匪”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这些所谓的“赤匪”就是红军的主力军,他们顽强抵抗了“白匪”的沿路阻截,长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

C. 在红军中,不论是“他”还是“红小鬼”,不论是领袖还是普通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D. 回到百家坪后,第二天“我”将继续开启“我”的西行之旅,下一站是保安。

 

查看答案

(三)小扇轻摇的时光

丁立梅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文章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2.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做具体赏析。

(1)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

(2)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

3.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仿句,模仿下列句子的句式和内容,补写两句,继续渲染夏夜的宁静闲适。

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                             

 

查看答案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注释:①癸丑是当时的年份(公元353年)②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③山阴:当时的县名。④修禊(xì)事也: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⑤映带,映衬、围绕。⑥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觞:酒杯。⑦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⑧骋(chěng):放开,敞开。⑨极:穷尽。⑩信:实在。

1.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中“茂林修竹”和“修禊事也”,两句中的“修”意思应该是不一样的。

B. 选段中“毕至”的“毕”,“少长咸集”的“咸”,以及我们学过的“水皆缥碧”中的“皆”,都应该解释为“都”。

C. 选段中“又有清流激湍”和我们已学过的“急湍甚箭”中的“湍”,意思是不一样的。

D. 选段中“岁在癸丑”和诗歌“终岁常端正”中的“岁”都可解释为“年”。

2.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描写景物的句子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B. 选段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C. 选段抒发了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亲人们赋诗饮酒,欣赏美景的快乐心情。

D. 选段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句,可看出王羲之一行人因为没有丝竹管弦助兴,很是遗憾。

 

查看答案

(一)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互相轩                 (2)窥谷忘              

(3)泉水                 (4)鸢飞天者            

2.解释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章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3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2)□□□□,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6)□□□□□,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7)两岸连山,□□□□。(《三峡》)

(8)写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唐代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的江景“□□□□□□□,□□□□□□□”,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乡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