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完成后面小题。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

阅读《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完成后面小题

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1.下列针对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证明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论点。

B.文章第①段主要是引出话题,用问句,意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第①②③段是以立论为主,第④⑤⑥⑦⑧段以驳论为主。

2.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菲律宾以地理邻近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B.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C.菲律宾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菲律宾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

3.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哪个国家?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

 

1.D 2.D 3.黄岩岛属于中国。依据:①从历史上看,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最早提出其主权属于中国;②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捕鱼场所并多次进行科学考察;③菲律宾专家称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要做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总结出文章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思路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发现本文是先驳论,在立论。前3段以驳论为主,后5段以立论为主。所以D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做到读懂文章,抓住文章要点,通过对题目所给答案的分析,依据文章可以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因为D项中的“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不符合文章的内容,文章第⑦指出:发表文章的只是菲律宾媒体。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分析概括文章观点,并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整体阅读文章,发现文章论点: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是如何来证明论点的,概括文章所提出的论据,注意总结要全面仔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 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 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

“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1)表卒  ________     (2)遂其众去   ________

(3)谓先主曰________     (4)诸葛亮先主攻琮________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比 到 当 阳 众 十 余 万 辎 重 数 千 两 日 行 十 余 里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文言文语段,完成 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惟吾德 ________    (2)往来无白丁 ________

(2)可以调_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小商店百货齐全,琳琅满目,真可谓汗牛充栋啊。

D.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查看答案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将“认真思考”与“深思熟虑”调换)

B.我看谁也不可否认这出戏没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去掉“没”字。)

C.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 IT 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D.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采取”改为“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