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龙眼与伞》回答小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

阅读《龙眼与伞》回答小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③-⑤段中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4分)

3.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3分)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           ;(2              。(6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 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 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 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1.拟人(1分)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2分) 2.亢奋(2分)不快 (2分)羞愧(2分) 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3分) 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2分);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2分) ;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2分)。 5.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赞美了母亲的无私、慈爱、宽容,深化了文章主旨。(3分) 【解析】 1.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三虱争讼

《韩非子·说林下》

三虱食彘,相与讼。

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

三虱曰:“争肥饶之地。”

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注释:(zhì):猪。②奚:什么,何。③腊:祭名,古代在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十二月也叫腊月。腊祭时用猪当祭品以庆佳节。茅:官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类,用茅烧开水去猪毛。燥:楚人名火为“燥”。④嘬(zuō):叮、吸吮、咬。⑤臞(qú):瘠、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肥饶之地。争

②人弗杀。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

3.本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氛围?

 

查看答案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作者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感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景色。

2.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作者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时,先用两个“不必说”,再用“单是”引出下文。这里作者采用了由                            的写法。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述而》)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对朋友牵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B.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C.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D.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