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 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远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 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少

C. 之,足苦踬焉       履:踩

D.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不有其名

B. 丹之爱,宜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C. 命童子取土平                 由此观之,王蔽甚矣

D.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A 3.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4.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解析】《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宋 《习惯说》选自:《养晦堂诗文集》 作者:刘蓉 年代:清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不正确,益:更加。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都是表转折。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濯:清洗。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根据意思可断为: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___________                (2)皆以美徐公 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_____________(4)时时而______________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

4.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 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 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 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依据课文填空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而竭。

(3)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壮志凌云的豪情,被后人所传诵。

(5)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积累。

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是什么伴你长大?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朋友,或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曲歌,亦或是一种永不言败的心情,一份永不褪色的情感,一个永远热烈的爱好。

请以“          ,我成长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2)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姓名,可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