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___________                (2)皆以美徐公 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_____________(4)时时而______________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

4.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

 

1.偏爱比指责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私:偏爱。 2.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总结出成语。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邹忌得出的结论是:王之蔽甚矣。取得的成效是: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示例: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 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 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 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的“红”字与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红”字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依据课文填空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而竭。

(3)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壮志凌云的豪情,被后人所传诵。

(5)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经典诗文积累。

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是什么伴你长大?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朋友,或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曲歌,亦或是一种永不言败的心情,一份永不褪色的情感,一个永远热烈的爱好。

请以“          ,我成长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2)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姓名,可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某校七(1)班同学正在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加。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进入我们的视野,如“图书漂流”“笔替”“粉丝”。请你再列举3个。        ①                ②                ③             

(2)汉字是汉文化的标志。但是,在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深入调查,列举了汉字使用中不规范的现象,诸如: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用谐音借用的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网络文字。为维护汉字的尊严,培养对汉字的尊重之情,请你探究问题并发表见解。

你认为造成以上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一点并发表见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