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据课文填空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依据课文填空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而竭。

(3)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望岳》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壮志凌云的豪情,被后人所传诵。

(5)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一鼓作气 再而衰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淤,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典诗文积累。

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首诗,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是什么伴你长大?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朋友,或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曲歌,亦或是一种永不言败的心情,一份永不褪色的情感,一个永远热烈的爱好。

请以“          ,我成长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感情(2)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姓名,可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某校七(1)班同学正在进行“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加。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进入我们的视野,如“图书漂流”“笔替”“粉丝”。请你再列举3个。        ①                ②                ③             

(2)汉字是汉文化的标志。但是,在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深入调查,列举了汉字使用中不规范的现象,诸如: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用谐音借用的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网络文字。为维护汉字的尊严,培养对汉字的尊重之情,请你探究问题并发表见解。

你认为造成以上汉字使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一点并发表见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自  白

铁  凝

⑴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⑵她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⑶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⑷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⑸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⑹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⑺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⑻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⑵段画线句子及作用。

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3.仔细阅读第⑷段内容,谈谈作者的同学为什么说“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

4.最后两段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完成小题

蝉   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第(7)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10)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说说“蝉声”中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