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晏子使楚》,完成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

阅读《晏子使楚》,完成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圣人非所与

②齐人善盗乎

③吾欲辱之,何也?

④晏子避席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有同学把“得无”译成“难道”,你觉得好不好?说明理由

 

1.①同“嬉”,开玩笑。②本来 ③用 ④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2.①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②(它们)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不好。翻译成“难道”,虽也是反问语气,但比较生硬,不如“莫非”委婉。译成“莫非”能更好的体现晏子面对楚王,说话语气委婉,寓刚于柔,有礼有节。(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此题中“熙”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个字然后再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习”“徒”“其实”。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吏二缚一人诣王”“齐人固善盗乎”是楚国君臣设计的计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此题的语气比较委婉,翻译时必须体现出这一特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②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pèi:旌旗。

1.这首诗景色的特点和杜牧的《泊秦淮》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您怎么对维克多那么大的火气?”冬妮亚问。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公子哥儿,没有灵魂的家伙,我看到这种人,手就发痒。仗着他有钱,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横行霸道。他钱多又怎么样?呸!我才不买这个帐呢。只要他碰我一下,我就要他的好看。这种人就得用拳头教训。”保尔愤愤地说。

冬妮亚后悔不该提起维克多的名字。看来,这个小伙子同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是有旧仇的。于是,她就把话头转到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论的题目上,问起保尔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来。

“您怎么不多念几年书呢?”冬妮亚问。

“学校把我撵出来了。”

“因为什么?”

保尔脸红了……接着,保尔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冬妮亚。

1.此段文字的作者是                   

2.请结合原著回答两个问题:保尔和维克多有什么“旧仇”?保尔为什么被学校“撵出来了”?

3.选段中保尔的语言及其相关的情节主要表现他怎样的个性特点?并列举后文中也能表现这特点的另外两个情节。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5日至17日,环保部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上海、福建、广东、西藏等11省区、市未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在其他20省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比2014年同期增加54个,增幅为668%。其中山东火点数最多179个。

事实上,对于禁止秸秆焚烧,各地都有相应的文件和措施,但是现实中焚烧秸秆仍屡禁不止。

针对“秸秆焚烧”情况严重且屡禁不止的现象,某学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对此进行了调查,请你完成下面几项活动。

1.想了解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原因,你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

2.如果你的父母也有焚烧秸秆的想法,你准备怎么劝说他们?

3.请围绕“禁烧秸秆”,写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千里之堤,                   《韩非子·喻老》

                    ,死而后已。 诸葛亮《出师表》

③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