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40分)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

作文(40分)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次梦回的低语------这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是你成长的烙印,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请以“心有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例文 心有触动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唯有那件小事,一直在脑海里浮现。——题记 窗外的风就那样,静静地,时断时续的吹着,似乎还在牵挂着什么,惦记着什么,藕断丝连。来到外面的雨世界,朦朦胧胧的四周,给神秘的夜晚又披上了一层迷幻的薄纱。三月,连绵的雨水渗着凉意,滑入灰蒙的大地。 回想起去年的今天,一切都还是那么的美好,妈妈还是眉开眼笑的,爸爸还是陪伴在妈妈身边的,玻璃外还是万顷的蓝天。今天,又到了妇女节了,可是我却看不穿天空,(看不穿的天空依旧落着酥酥的雨)雨丝酥酥地落在我的脸上,爸爸没有在家,妈妈还在工作着。哎,我不由的叹息,转身欲走。突然身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是妈妈回来了?!我猛地一回头,果然是妈妈。黄色雨衣下,沾满雨水的脸,却显得更憔悴。我急忙上前去帮妈妈脱掉那冰冷刺骨的雨衣,脱掉雨衣的妈妈,蓬头散发的,皮肤更是被雨水侵蚀的几乎没有了温热。我迟疑了,刚想要握住妈妈的双手,妈妈却转过头来,对我笑了笑。这一刻,我清楚地看清了岁月在妈妈脸上攀爬过的痕迹,笑容反而雕琢了那尾尾皱纹,笑眼里更是多了几寸沧桑,但还是遮盖不住深处的喜悦和幸福。我也冲妈妈笑了笑,可是心还是被刺痛了。我缓过神来,疑惑的问着妈妈:“妈,你今天不用上晚班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妈妈笑了,用小孩子的口气说:“恩,今天是妇女节,放假喽!本来呢,是有饭局的,但是我不放心你们姐妹俩啊,晚饭咱们就出去吃你们最爱的面吧!”我扬起嘴角点了点头,妈妈转身去了房间。若大的客厅里,我一个人在偷偷抹着眼泪。似乎雨丝也落进了我的心里,微微泛起圈圈涟漪。 上个月,爸爸为了这个家,跟着伯父去了外地工作,这段日子都是妈妈在照顾我们,又当妈又当爸的,我很久没有看见她这么笑过了。又见这久违的笑靥,心里很是高兴。今天是妇女节,妈妈推掉了饭局,心里却一直牵挂着我们,知道我们最爱吃什么。明明想着爸爸,却只字不提,默默承受着思念带来的阵阵心疼,把思念、泪水、遗憾埋得很深很深。泪水又一次决堤了,两行清泪瞬间划过脸颊,划破了心脏,隐隐作痛。看着妈妈的背影,虽然没有爸爸的宽厚,甚至有点瘦弱,但是带给我的感觉却很温暖,像阳光轻抚着肩背,像整个花季的蔷薇,在风里纷飞,空气也变得甜美。 我感受到了,比父亲的背影更高大的母爱。我默默地看着,泪水再次舍弃了眼角,留下酸涩的泪痕,心,动容了,感动了。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命题作文写作,学生应突破写作创新,即写出与众不同的考场作文,才能出奇制胜。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你瞧,我好看吗》 ,完成文后问题。(14分)

你瞧,我好看吗

①梅子在报社工作。那天,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在报纸上看到她写贫困学生的故事,自己很想帮助他们,因为能力有限,只能资助一个孩子,请梅子哪天方便时,给那几个孩子拍些照片,他想自己选择资助对象。

②凑巧,梅子回老家,正好路过那个小山村。她来到村里的小学,按照校长提供的名单,准备为孩子们拍照片。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土地贫瘠,吃水困难,时常停电,村民们的日子都很苦,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没见识过大山外面的世界,对梅子手中的数码照相机非常好奇。

③孩子们轮番出现在镜头里,他们身上的衣服、鞋子和书包,大都是破破烂烂的,任谁看了都会有几分心酸。这时,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本来已经站好了,却忽然冲着梅子轻轻摆手:“阿姨,请等我几分钟!”

④话音刚落,小女孩飞奔着跑远了。片刻工夫,她拿着什么东西跑回来,转身进了屋子。等到朵朵再出来时,梅子禁不住眼前一亮:朵朵穿了一件红格子的衬衣,因为有些肥大,只好扎到裤子里;她的肩膀上,还挎着一个崭新的书包。看到梅子还没开始按快门,朵朵又伸出手指,迅速理了理额前的头发,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悄声问旁边的女伴:“你瞧,我这样好看吗?”

⑤也许是出于童真的妒忌,女伴撇藉小嘴说:“臭美!又把别人的衣服穿出来显摆了!”原来,那衬衣是朵朵从隔壁一户人家借来的,所以不合体。至于那个书包,是两年前妈妈回家时,送给朵朵的生日礼物,她一直没舍得用。

⑥梅子怀着复杂的心情,为孩子们拍好了照片。她有点担心的是,和别的孩子相比,朵朵这样“光鲜”的形象,会不会第一个被淘汰?

⑦出乎梅子意料的是,当她把这组冲洗好的照片,整整齐齐摆放在朋友的办公桌上时,他居然毫不犹豫地指着朵朵那张照片说:“我就资助她,每年为她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一直到大学毕业!”

⑧梅子忍不住追问:“为什么选朵朵?”朋友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朵朵爱笑又爱美,这是多么难得呀。其实命运不会一直亏待谁,只要能够保持这种好心态,总有一天,生活也会对她笑,生活也会因为她而变得更美好。”

(作者:张军霞;摘自《读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⑥段中加点词“光鲜”的含义。(4分)

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结尾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父亲进城送梨》 ,完成文后问题。(14分)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 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 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 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3分)

2.第⑧段通过母亲道出__________   的情节,既解开了今年的梨甜的谜底,又表现了____     

的主题。(2分)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4.“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幼时记趣》选段 ,完成文后问题。(14分)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段第一段写的是             之趣,第二段写的是                之趣。(2分)

2.解释加点字含义。(4分)

(1)常蹲                      (2)以土砾凸者为              

(3)一癞蛤蟆也                   (4)数十               

3.翻译句子。(4分)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完成后面问你题。(5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是            “黄鸡”的本意是          ,在诗中是指                。(3分) 

2.“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化用了白居易《醉歌》中“听唱黄鸡与白日”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8分)

1.【我的设计】七(1)班在“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中,编辑了一份《萌芽》手抄报,假如你也是七(1)班的一员,请你为该手抄报设计三个栏目名称。(3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2.【我的展示】班长在“我爱文学”的主题会上作了总结,请你仿照划线句补充完整结束语(2分)

同样是喜爱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却有程度的差异,层次的不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为寻求一时感官上的刺激,是一种 “看”;另一种人的“看”则与之迥然不同,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欣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希望大家早日进入这一层次。

3.【我的收获】漫步在文学百花园,你定会采撷到最芬芳的一朵;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你定会捡拾起最美丽的一枚。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阅读了许多书籍,请列举课外的一本,其书名是《        》,作者是           ,你的感受是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