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文实践活动(8分) 1.【我的设计】七(1)班在“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中,编辑...

语文实践活动(8分)

1.【我的设计】七(1)班在“我爱文学”的主题活动中,编辑了一份《萌芽》手抄报,假如你也是七(1)班的一员,请你为该手抄报设计三个栏目名称。(3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2.【我的展示】班长在“我爱文学”的主题会上作了总结,请你仿照划线句补充完整结束语(2分)

同样是喜爱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却有程度的差异,层次的不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为寻求一时感官上的刺激,是一种 “看”;另一种人的“看”则与之迥然不同,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欣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希望大家早日进入这一层次。

3.【我的收获】漫步在文学百花园,你定会采撷到最芬芳的一朵;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你定会捡拾起最美丽的一枚。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阅读了许多书籍,请列举课外的一本,其书名是《        》,作者是           ,你的感受是                                                               

                                                                                     。(3分)

 

1.(1)略(3分) 2.反复咀嚼,徐徐品味,是为得到一种性情上的陶冶等等(2分) 3.略(要求是课外书籍)(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就研究话题,进行活动设计,属开放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设统一标准和答案,学生只要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都能得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根据你所读名著内容,选做其中一题,多做不加分)(3分)

1.罗广斌、          (人名)所著小说《红岩》中,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         。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           ”。

2.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                 三个小“海盗”在         (地名)的清晨生活,充分的表现了三个少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酣畅心境。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      B.      C.②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催人泪下。

B、非法“占中”扰乱社会秩序,严重损害香港公共利益,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C、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盐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于求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这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基本能力。

B、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国庆”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C、祖国的山山水水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鲜明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D、刚开学,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小洋同学就如何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诗文内容。(8分)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履》中郑人“反归取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5)__________________,骚人搁笔费评章。  

(6)__________________;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7)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

(8)差之毫厘,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