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 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A 【解析】 依据材料二“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结合课本所学,贞观年间,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A项符合题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反映的唐朝的法律方面,B项不合题意;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反映的是唐朝政治方面的措施,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士的。”这种通过考试的制度(  )

A. 诞生于隋文帝时期,唐朝进行了完善

B. 改变了选官的目的,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是诗歌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

D. 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

 

查看答案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假如你是当时苏州的一名行商,你要去洛阳谈一笔生意,你选择的水路出行路线应不包括哪一段航道?

A. 江南河

B. 邗沟

C. 永济渠

D. 通济渠

 

查看答案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南北统一 C. 统治者暴政而亡 D. 大运河开通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 581年隋文帝 B. 589年隋文帝 C. 605年隋炀帝 D. 618年隋炀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战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结果?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七侓.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2)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3)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