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九万里舆图,归属...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九万里舆图,归属民权,山河革旧;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D.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B符合题意;“九万里舆图,归属民权,山河革旧;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故A不合题意;“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签订,但是慈禧太后仍然贺寿,故C不合题意;“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报纸中报道的文件没有规定(     ) 

A. 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D. 选举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查看答案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

材料一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战中,有位战地记者这样描述一场被称为“绞肉机”战役:“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是指什么事件?写出记者所描述的“绞肉机”战役的具体名称。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3)据材料三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表达了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愿望?

 

查看答案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多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是一战前剑拔弩张的气氛,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2)材料一中图2反映了二战前法西斯反动势力的猖獗,形成了什么集团?

(3)材料一中图3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形势?

(4)材料二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镇江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忆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进来。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已的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中的A、C、D三次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进步人士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发起的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一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