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共建“带一路”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开坚实脚步,在拉动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文化繁荣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21世纪人类社会的性质与面貌明显朝更加符合绝大多数人美好意愿的方向发生变化

——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材料一中的“骞凿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学习“骞”的哪些精神?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路线?这一路线的出发地是哪里?这条道路开通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带有“胡”字的食品,请举一例。

(4)结合材料三谈谈“一带一路”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两方面即可)

 

(1)张骞通西域;威武不屈(或不负使命,历尽艰险) (2)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丝绸之路;长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胡豆(或胡麻、胡桃)。 (4)推动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骞凿空”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克服了重重困难,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学习张骞的不负使命,历尽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情况。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带有“胡”字的食品,如:胡麻、胡桃。 (4)依据材料三“……在拉动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文化繁荣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21世纪人类社会的性质与面貌明显朝更加符合绝大多数人美好意愿的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下诏規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封国林立,“无为而治”的政策也不利于在中央形成统一的思想核心。董仲舒吸取了秦朝时期因暴力统一而激化社会矛盾的教训,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忠君守礼作为思想统治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人教版教参

材料三: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的政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董仲舒提出的具体建议是什么?这一建议的提出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查看答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它采取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此人自称“始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公元前214年,为防御匈奴族南下侵扰,始皇帝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长城。此长城全长约235千米。

——摘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中自称“始皇帝”的人是谁?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官职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包含了“始皇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为了“防御匈奴族南下侵扰”,“始皇帝”下令修筑长城。秦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哪里?

 

 

查看答案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开始,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解开汉字的神秘面纱。下面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了解它的演变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图一是记述武丁时期一次大规模祭祀狩猎活动的文字,刻于一块牛肩胛骨上,是有关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图二是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这是秦统一文字前各国对“马”字的不同写法和秦统一后的“馬”字。图三是《宣示表》拓片,此书法刚柔并济,点画之间,多有意趣,它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走向成熟的书法艺术特征,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图四是东晋一位书法家的得意之作,被历代书法家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的哪种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2)图二中秦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什么?这种文字的使用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3)图三中《宣示表》是哪位书法家的代表作?此人独创的书法被称为哪一种字体?

(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什么?“书圣”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时期,结合下面的图片和材料重温这段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

①此人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②此人要求人们互利互爱,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③此人为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官。他学识渊博,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1)根据材料二描述及材料一中a、b、c人物,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b②﹣a③﹣c

B.①﹣a②﹣b③﹣c

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①图a中的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此人的代表作是什么?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

②图b中的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③图c中的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查看答案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 刘徽

B. 祖咂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