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学。”文中的“此法”当指

A. 独尊儒术    B. 文官制度    C. 中央集权    D. 科举取士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学”,由此判断文中的“此法”当指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我国隋朝创立的,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与题干内容无关。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明    D. 隋元明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个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1)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2)栏目二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两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1)制作表格是我们中这生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中国反抗侵略的事件

反侵略斗争所起到共同作用

遭到日本侵略

 

 

遇到荷兰侵略

 

遭到沙俄侵略

 

 

 

(2)在反击沙俄侵略后,中俄双方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查看答案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朝初年,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出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何历史意义?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5%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报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从中可以分析出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