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他们对历史对政治的一些感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诗)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哪条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它的开凿“共禹论功不较多。”

(宋词)

材料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2)材料二这首词中的“靖康耻”指什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元曲)

材料三  元曲四大家中的马致远在《〔中吕〕粉蝶儿》中讴歌忽必烈“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圣明皇帝,大元洪福与天齐。”

(2)这是马致远赞美忽必烈的诗句,请举例说明忽必烈为加强对全国地方管理进行改革政治制度的“圣明”措施。

 

(1)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北宋灭亡(金灭北宋);岳飞是抗金英雄或者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 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3)行省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材料一中的“此河”指隋朝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共禹论功不较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灭亡北宋,当时北宋皇帝钦宗的年号是靖康,所以金灭北宋又被称为“靖康之耻”。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他的抗金斗争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受到人民的尊崇和怀念。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请回答: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收到外国的骚扰或侵略,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两个事件?

(2)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他们都可以获得什么称号?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 (天气昏暗),则用指  浮针以揆 (推测) 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指浮针”是指什么 ?它发明于何时 ?指浮针”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材料二中是指什么?是谁发明的?

(3)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除了材料中所提到外,还有哪些大发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在宋代得以完善,被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根源,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在中国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虽然已衰落、废除,但在它发展、完善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是一直像过街老鼠一样,被当成束缚人才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人人喊打。”

请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完善和我们教材中的提法有些不同,教材中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期?殿试制度又是谁创立的?

(2)科举制度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3)在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变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与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还存在着哪些弊端?

 

查看答案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查看答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立特务机构

B. 制造文字狱

C. 实习八股取士

D. 设立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