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1月历史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

A. 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    B. 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 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    D. 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九二共识”

C. 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958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

A. 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C.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篇回忆录中写道,父亲叫刘惠林,“文革”时期,身为建筑师的他因坚持“科学就是真理”与领导发生分歧。最后入狱。父亲决定和母亲离婚。因为一旦离婚,母亲就可以跟父亲划清界限,此后在政治上也不会再涉及子女。这段回忆从侧面说明当时(  )

A. 党政机关基本陷于瘫痪    B. 意识形态影响民主法治建设

C. 社会主义原则严重破坏    D. 经济困难严重影响家庭生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

A. 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 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 民主联合政府

C.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政府

D. 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关于“海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机构都采用这一方法

B. “海选”中的提名方式透明度高

C. 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征

D. 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首倡海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历史文件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中共八大召开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对“一国两制”介绍不确切的是            (   )

A. 是邓小平在借鉴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B. 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进行的

D. 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 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    B. 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 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 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 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D. 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它既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发展走向的必然结果,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这里的“它”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

B. 1954年宪法

C. 社会主义改造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 外国资本不动

C. 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

A.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在一场战役中,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以损失1.95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一场战役(  )

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C.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D. 使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44年9月15日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和全国人民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立即召开紧急国是会议、组织抗日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

A. 目的在消灭国民党

B. 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

C. 提升了中共的声望

D. 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战场共有98名少将以上军官毙命,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这说明

A. 正面战场有力地抗击了日军

B.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C.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策略有变

D. 国共合作使抗战取得重大胜利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了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觉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 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

B. 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C. 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D.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

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俄国最终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

B. 俄国彻底摆脱了剥削阶级的统治

C.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B.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C.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D.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推翻沙皇专制

C.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 获得“面包”与“和平”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残束了,即悲惨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时的讲话

(1)请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并指出“九二共识”的内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