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首倡海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历...

首倡海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历史文件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A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首倡”,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两岸“三通”的议题就此提出,故A项正确。《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这一重要讲话,精辟地阐释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并在客观分析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目标和措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关于“海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我国各级领导机构都采用这一方法

B. “海选”中的提名方式透明度高

C. 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征

D. 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 民主联合政府

C.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政府

D. 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

A. 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 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查看答案

一篇回忆录中写道,父亲叫刘惠林,“文革”时期,身为建筑师的他因坚持“科学就是真理”与领导发生分歧。最后入狱。父亲决定和母亲离婚。因为一旦离婚,母亲就可以跟父亲划清界限,此后在政治上也不会再涉及子女。这段回忆从侧面说明当时(  )

A. 党政机关基本陷于瘫痪    B. 意识形态影响民主法治建设

C. 社会主义原则严重破坏    D. 经济困难严重影响家庭生活

 

查看答案

1958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

A. 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C.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