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朝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B.“江南”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狭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故“江东”又被雅称为“江左”。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虽然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但是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D.唐人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而当时的两浙之地不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以状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B.召卫尉丞                   拜:授予官职

C.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D.虽屡却敌而援师不至         讫:最终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B.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C.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D.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的弟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后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谥号“忠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②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小题。

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并简析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把好东西当做不好东西的两句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列举数字后接下来运用对比手法陈述自己尽忠时间长而尽孝时间短的两句是“                          。”

(3)在《琵琶行》中,明线暗线交汇,唱出本文的主旨的两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

  

【美】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不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

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   

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向读者暗示陶柏蒙本性并不坏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

B.在小说中,鸽子象征了善良纯朴弱小美好而易被扼杀的人或物,陶柏蒙将自己的客户想象成了嗷嗷待哺的鸽子,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

C.小说的结尾,喂鸽子老人的言行和鸽子的命运陡然逆转,人物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不禁拍案称奇。这种小说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D.从人物描写来看,作者对喂鸽子老人和陶柏蒙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笔墨。

E.从情节来看,写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再投资,与后文写陶柏蒙受到感化没有任何关系。

2.白发苍苍、衣衫褴褛、补绽斑斑的老人在广场上喂鸽子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陶柏蒙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魏尔德小姐委托陶柏蒙先生替她投资,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魏尔德小姐的言行有何作用?并请联系现实谈谈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吴丛丛《书痴范用》

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因为范用是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所以他“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风格就是“三联风格”。

B1979年,范用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C《读书》刊登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D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E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比如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2.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范用的性格特点。

3.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并举例加以分析。

4.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哪些方面表现范用“爱书”?请结合材料并且联系现实谈谈给你的启示。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①每天坚持跑步,           ,长跑就不那么可怕了。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女子被人当做商品出卖,这是一般人所司空见惯,           的现实。

A.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诸病源候论》是研究各种疾病病因的中医著作。该书中说,牙痛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二是由于出现了牙虫。

B、《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以及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今天,鼓励式教育虽然很流行,素质教育虽然很重要,但素质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分数,鼓励式教育也不是完全拒绝批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                                                  ,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

①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②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③就个人的修养而言

④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⑤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⑥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②④①③⑥

C⑤④③⑥①②    D⑤①④②⑥③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个字。

我承认,“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是个好听的口号,       比喊口号、搞签名要重要得多的是搞清楚人们为什么冷漠,拿什么来拒绝冷漠。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还是热闹一通,回头照旧。     大家为何有冷漠之感,原因当然不是“道德沦丧”、“拜金主义”那么简单。冷漠常常源于       ,而疏离又源于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相对被剥离感。要根治      ,就得追根溯源,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经济的归经济;让个人的归个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一句话,道德的力量从来都是有限的,          有道德义愤是远远不够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简要说明下面图画的构图要素,并且根据你对图画的理解,解读这幅图画给了你什么联想或启示?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满分5 manfen5.com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9月16日,备受关注的高空抛物砸伤女婴案开庭。去年11月,出生仅44天的小欣怡由奶奶抱着,在汉阳一小区11栋楼下晒太阳。一块水泥块从空中飞来,击中小欣怡的头部,经过8个月抢救和治疗,小欣怡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脑萎缩、肢体偏瘫等严重后遗症。由于找不到高空抛物者,11栋楼128住户成为被告,共同赔偿46万元。此事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十一”黄金周期间,看到风景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等,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熟视无睹,自觉自律真就那么困难吗?

看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