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 鸽 子 【美】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

  

【美】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不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

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

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   

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向读者暗示陶柏蒙本性并不坏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

B.在小说中,鸽子象征了善良纯朴弱小美好而易被扼杀的人或物,陶柏蒙将自己的客户想象成了嗷嗷待哺的鸽子,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

C.小说的结尾,喂鸽子老人的言行和鸽子的命运陡然逆转,人物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不禁拍案称奇。这种小说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D.从人物描写来看,作者对喂鸽子老人和陶柏蒙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笔墨。

E.从情节来看,写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再投资,与后文写陶柏蒙受到感化没有任何关系。

2.白发苍苍、衣衫褴褛、补绽斑斑的老人在广场上喂鸽子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陶柏蒙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魏尔德小姐委托陶柏蒙先生替她投资,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魏尔德小姐的言行有何作用?并请联系现实谈谈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1.B E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 D.E不给分。) 2.①从情节结构来看,一是为下文写陶柏蒙受到喂鸽子的老人的感化而转变思想提供依据(做铺垫或者埋伏笔等);二是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人物形象来看,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蒙人物形象,他人心本善,易受到感化。③从与题目的关系和主旨来看,引出本文的象征物“鸽子”,既点题,又照应题目;还进一步深化主旨。(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刻画陶柏蒙的性格特点。(或者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诚实努力。认真工作了五十四年,诚信待人,受到六百个客户的信任。③自尊悔过。在逃走的路上,不停地回忆自己清白时的人生、受到的尊重,甚至想向警察坦白,很快就被喂鸽子的老人感化悬崖勒马。④自私贪婪。在查出重病后想卷走客户的资金过自在逍遥的生活。 4.①从魏尔德小姐的角度来说,表现了她善良,信任陶柏蒙的性格特点。②从陶柏蒙的角度来看,侧面补充陶柏蒙的人物形象:工作认真,讲究诚信,受人尊重。③从情节结构来看,为下文埋伏笔,使情节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不讲诚信,也不信任别人。比如食品、药品等造假案,老人倒地不敢扶等。我们应该讲诚信,敢于信任。让中华大地开满“诚信与信任”之花!让我们崇尚“真、善、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美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A项中“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概括不全面,还有细节描写等; D项中“作者对喂鸽子老人和陶柏蒙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笔墨”错误明显;E项中“没有任何关系”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D.E则为关于小说人物分析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如该题中“老人在公园中喂鸽子”的情节分析结构、人物、小说主旨。 3.作品中人物的具体动作展现人物心理,考生在作答时,可理清故事情节,掌握作品主旨后,再来审视具体动作的作用;同时,在分析时,还要具体分析动作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根据人物形象的主题特征来阐述。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变化是在故事情节中体现出来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形象特征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设题为“王嫂这一人物形象”,注意从文本“情节”入手分析。 4.该题中考核人物的描写作用。题干中“魏尔德小姐的言行”,即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预示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主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文本大意,然后分析文本中的情感,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魏尔德小姐的言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探究。该题中考核的是“向内挖掘”与“向外挖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把好东西当做不好东西的两句是“                          ”。

(2)李密在《陈情表》中列举数字后接下来运用对比手法陈述自己尽忠时间长而尽孝时间短的两句是“                          。”

(3)在《琵琶行》中,明线暗线交汇,唱出本文的主旨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小题。

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请从炼字的角度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并简析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以状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B.召卫尉丞                   拜:授予官职

C.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D.虽屡却敌而援师不至         讫:最终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B.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C.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D.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的弟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后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谥号“忠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②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朝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B.“江南”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狭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故“江东”又被雅称为“江左”。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虽然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但是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D.唐人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而当时的两浙之地不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