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简要说明下面图画的构图要素,并且根据你对图画的理解,解读这幅图画给了你什么联想...

请简要说明下面图画的构图要素,并且根据你对图画的理解,解读这幅图画给了你什么联想或启示?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满分5 manfen5.com

 

 

漫画构图要素说明:一名撑杆跳运动员满头大汗,满脸笑容,努力跳跃横杆,横杆上有“目标”二字。综合理解画面,应得到这样的启示:实现目标,要善于借助外物,还要有自身的努力,目标也要得当。 【解析】 试题分析:总体把握:A.画面的各个构成要素:横杆:目标(要敢于追求更高的目标;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撑杆:让人们达成更高目标的辅助工具。可以是外在的、具体的条件,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心理素质。运动员:汗水,说明努力;表情(笑,透露自信;龇牙咧嘴,说明用尽全力);姿势(可以理解为是正确的,也可以理解是错误的,都说明要成功还应掌握正确的方法。)B.分析:①揭示各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提炼观点。②图中各要素间最核心的关系应该是:撑杆跳——借助外力有助于达成更高的目标。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图文转换答题“六看”(1)看标题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2)看画面每一细节提示漫画寓意。(3)看画注思考其中所包含观点。(4)看夸张处揣摩漫画弦外之音。(5)看漫画所指向的现实。(6)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现实解寓意。如图中文字“目标”,这个细节仔细揣摩。根据内容谈谈联想或启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个字。

我承认,“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是个好听的口号,       比喊口号、搞签名要重要得多的是搞清楚人们为什么冷漠,拿什么来拒绝冷漠。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还是热闹一通,回头照旧。     大家为何有冷漠之感,原因当然不是“道德沦丧”、“拜金主义”那么简单。冷漠常常源于       ,而疏离又源于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相对被剥离感。要根治      ,就得追根溯源,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经济的归经济;让个人的归个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一句话,道德的力量从来都是有限的,          有道德义愤是远远不够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                                                  ,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

①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②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③就个人的修养而言

④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⑤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⑥其意义又不止于此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②④①③⑥

C⑤④③⑥①②    D⑤①④②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诸病源候论》是研究各种疾病病因的中医著作。该书中说,牙痛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二是由于出现了牙虫。

B、《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以及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今天,鼓励式教育虽然很流行,素质教育虽然很重要,但素质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分数,鼓励式教育也不是完全拒绝批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   

①每天坚持跑步,           ,长跑就不那么可怕了。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女子被人当做商品出卖,这是一般人所司空见惯,           的现实。

A.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吴丛丛《书痴范用》

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因为范用是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所以他“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风格就是“三联风格”。

B1979年,范用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C《读书》刊登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D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E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比如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2.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范用的性格特点。

3.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并举例加以分析。

4.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哪些方面表现范用“爱书”?请结合材料并且联系现实谈谈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