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烟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B.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C. 年龄组成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

D. 性别比例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面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

B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标志重捕法

C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密度维持在K/2水平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应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A. 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 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 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 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 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 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 2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

D. 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 E点是生物防治,A、B、

C. 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C. 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原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 际值偏小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 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 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 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増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 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 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 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kJ·m-2·a-1)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能量数值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 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 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 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 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

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 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増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偏低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B.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C.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D.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丰富度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B.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 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 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野兔的总能量约是绿色植物总能量10〜20%

C. 狼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

D. 鹰、狼、云豹的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 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 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及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

C. 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

D. 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c/a的比值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 性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 种群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数量难以继续增大

C. 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保持稳定

D. 水体重度污染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程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B. 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

C. 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

D.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 若体长为6.5 cm的D种群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 kg

C. 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 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

D. 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夏日荷塘,荷叶有上下跳跃的青蛙捕食昆虫,水中有青蛙的幼体蝌蚪啃食植物嫩芽,当密度过大时,蝌蚪会释放毒素提高自身死亡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青蛙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B. 若蛇被大量捕杀,将增大该河塘青蛙的环境容纳量

C. 蝌蚪分泌毒素提高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D. 青蛙的成体和幼体在荷塘中的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二中的生物对应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和②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则其体重增加30kg,需消耗草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査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还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人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迸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_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増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__________点年龄组成。   

(3)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成分),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乙图中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___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______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滩涂、池塘等,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填“就地”或“易地”)保护。

(3)在对湿地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常用_________法进行统计。对于不知名称的小动物_________(填“是”或“否”)需要统计在内。

(4)某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该实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