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引入暴猎蝽后,由于暴猎蝽侵占桑毛虫的生存空间,导致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项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所以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桑毛虫数量少,因此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C项正确,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kJ·m-2·a-1)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能量数值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 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 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 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 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増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 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 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 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查看答案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 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 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 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