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

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 E点是生物防治,A、B、

C. 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B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与农药的使用无关,A错误;由图可知,E点后种群密度降低并稳定在一定程度,进行的是生物防治,而ABCD防治后种群密度又会上升,是药物防治,B正确;图中F→J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是稳定型,C错误;由图可知,害虫的存活率降低与药物和天敌有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 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 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 2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

D. 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 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 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A. 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 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面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

B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标志重捕法

C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密度维持在K/2水平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应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

下列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B.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C. 年龄组成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

D. 性别比例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