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训练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共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国民大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当20世纪初,反满情绪已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已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反对盲目排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三民主义对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三民主义

A. 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

B. 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C. 促使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出现

D. 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共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国民大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A.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巩固民国政权

D. 减轻农民负担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A. 防止社会革命爆发

B. 防范地主弄虚作假

C. 防止地主垄断土地

D. 消除按面积纳税弊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

A. 总结新中国建设的经验教训    B. 主要借鉴了苏联建设的经验

C. 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下提出    D.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信中的“时局”指

A.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节节胜利

B. 十年对峙时期开创“工农武装割据”

C.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

D. 文革时期全面夺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的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阶级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该报告

A. 总结新中国建设的经验教训    B. 主要借鉴了苏联建设的经验

C. 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下提出    D.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有了组织之后,第一个行动,就是从政治上把地主阶级特别是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即从农村的社会地位上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据此,毛泽东认为:

A. 农民运动是民主革命的重中之重

B.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前提

C. 建立农民政权是农民运动的关键

D. 打土豪劣绅是国民大革命的必要举措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3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 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 阐述的是经济的发展问题

B. 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C. 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指出: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但二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这反映出

A. 二者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二者在理论上都具有前瞻性

C. 毛泽东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

D. 邓小平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友人时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 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8)石家庄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轻则是虚幻缥缈的。

—-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为,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立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标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到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1、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2、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你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