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共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国民大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运动就开展起来了,排除A。“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和国民革命有关的,不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排除B。据题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对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三民主义

A. 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

B. 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C. 促使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出现

D. 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查看答案

当20世纪初,反满情绪已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已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反对盲目排外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共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国民大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