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训练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击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人们

A. 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 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 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 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并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理想世界

B. 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想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的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材料中的“共性”是

A. 采用瑰丽的想象

B. 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 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 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雨果认为巴尔扎克描绘了“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所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是

A. 塑造典型社会的典型人物

B. 促使文学的体例更加完善

C.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

D. 找到人类解放的正确出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作家莫言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获得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反映出莫言的文学作品

A. 注重发掘人类情感

B. 以打乱时空顺序为创作手法

C. 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D.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么透。”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 《安娜·卡列尼娜》

B. 《巴黎圣母院》

C. 《等待戈多》

D. 《玩偶之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

C. 《干草堆》

D. 《格尔尼卡》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发展,绘画不再作为自然的奴仆了,要为艺术而艺术。依据材料,此后的绘画将

A. 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B. 表现出前卫和先锋特色

C. 追求光与色的特称效果

D. 力争展现最真实的场景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些艺术家对官方的正统艺术或公认的传统产生怀疑,认为这些艺术有太多的虚伪和假象,带有太多的人工痕迹。他们竭力追求那种自然的、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试图去表现那些不熟悉的、陌生的和新奇的世界,表现异国情调和模糊的幻想,醉心于色彩。下列属于这种艺术流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他们用极度抽象的形体和泼墨式的色彩去表现自然物体和人体,多数作品全然不顾科学家所称的客观现实。”材料中的“他们”

A. 对“理性王国”渐趋于失望

B. 批判社会的黑暗以表达不满

C. 描绘光和色彩传达主观感受

D. 透过主观主义怀疑现代社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

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D.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7年《战狼2》在国内电影界引起了轰动。该片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影片彰显了祖国的强大,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累计票房更是达到56.8亿。这反映了电影可以

A. 拉动经济,道德教化

B. 增进知识,增强自信

C. 服务大众,增加娱乐

D. 丰富生活、改变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主旋律是

A. 古典主义悲剧情结

B. 文艺复兴人文关怀

C. 现代主义批判意识

D. 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B. 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C. 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

D. 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当时许多欧美国家,却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 两极对峙格局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年)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视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B.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非常推崇美术的一个流派,他认为: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一流派的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其代表作是

A. 《日出·印象》    B. 《马拉之死》    C. 《格尔尼卡》    D. 《雅典学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了社会和政治,应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意味着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出现

B. 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对现实的不满

C. 表现了音乐家对自我的内在世界的追求

D. 反映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艺术特点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一位研究音乐史的老师发现,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其作品《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借助他对力度的纯熟使用(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变幻莫测,趣味无穷。这部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表现主义

C. 印象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国作家莫言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获得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反映出莫言的文学作品

A. 注重发掘人类情感

B. 以打乱时空顺序为创作手法

C. 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D.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俄罗斯某画家说:“现代艺术的巨大结构、惊人的科学发现,改变了这个的面貌,而艺术家则在宣告新的概念和形式。艺术和感情不得不进行一次革命---这将发现一个新的、没有勘查过的世界。”以下最能体现“新的概念和形式”的画作是

A. 《泉》

B. 《奥尔南的葬礼》

C. 《播种者》

D. 《格尔尼卡》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材料二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上,英国作家司格特的历史小说深深抓住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并“以现时感,家常的方式,使我们熟悉了过去的时代”,“他的描绘中保留了真正史诗作家的伟大历史客观性。”司格特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的浪漫主义原则的新鲜空气,以真实辉煌的两面描绘吸引了大批读者。司格特小说的主人公使人物的面貌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这种成就使维尼、雨果尤其是巴尔扎克受益匪浅。巴尔扎克的《朱安党人》、梅里美的《查理第九世时代轶事》、雨果《悲惨世界》、福楼拜的《萨朗波》,其中大多已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或带明显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

—摘编于王钦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国家间的影响关系》

分析材料,围绕“现实主义文学”自行拟订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卓别林,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言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李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刹,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电影的艺术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卓别林电影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