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

A. 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 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 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首先发现矿藏者可为该矿藏的所有人,但国家可以视需要限制甚至禁止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须付给发现者矿藏价值的2%。罗马法

A. 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B. 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需要

C. 保护自由民的经济利益

D. 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 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

C. 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D. 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的理念思想”。这种“立体分权”理念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

A. 构建中央政府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B. 规定司法权应该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C. 确立三权间互相独立、监督的原则

D. 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间实行联邦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这段材料所描述事件标志着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D.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A. 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

B. 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C. 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 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伯承对某一军事行动后的战争形势进行展望:“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这一军事行动应为

A. 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A. 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 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 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

A. 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

B. 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

C. 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

D. 打倒孔家店能打倒中国传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宋高宗时,四川立限令典卖田宅者纳税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税四百万贯,此时四川地价每亩为近四贯,官府卖田定价为八贯到十贯(一般情况下税率10%计,土地价格取较高者每亩十贯)。这从侧面反映了

A. 四川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 北宋租佃关系盛行

C. 土地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D. 宋代政府不抑兼并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关于雍正的死因,古今有不同的记载。雍正的《起居手册》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到二十四日子时,龙驭上宾。”《清帝外纪》记载:“惟世宗(雍正)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中不会有客观性的记载

B. 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

C. 当事人记录的历史才具有真实性

D. 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总会有差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朝代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公元前300年

15.9

西汉

公元2年

17.5

745

20.8

南宋

1200

20

1820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10.6

1990

26.4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这类企业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致使商人视为畏途,不愿投资。这类企业

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 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 《向日葵》

B. 《悲惨世界》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等待戈多》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表中为1998年数据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在联合国投票权

俄罗斯

1707.5

14700

3379

1

中国

960.0

123900

9289

1

美国

936.4

27000

79213

1

挪威

32.4

400

1521

1

汤加

0.08

9.9

1.7

1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上表可用于说明

A.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D. 经济全球化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时间

发展

1798年

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过程中运用了互换性原理,成批地制造了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为大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841年

英国人J.B,惠特沃思设计了统一制式螺蚊。很快被英国和欧洲采用

1901年

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机构

1911年

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把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通过管理途径提高了生产率

1914-1920年

美国福特公司创造采用标准化基础上的流水作业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欧、亚、美各国先后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机构。1928年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成立

1946年

英国、中国、美国、法国筝25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在伦敦发起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16年

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巨大跨越

 

 

——摘编自余哲《标准化发展的历史学思考》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中国度量衡之制,创始于黄帝”。但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1903年。清政府尝试度量衡划一。但还未及施行。便随着清政府的覆灭未果而终。稍后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也因为两制换算繁琐和政局动荡,及推广举措不力等诸多因素,仅在北平、山西两地短暂推行,便草草收场。度量衡混乱局面愈演愈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国民政府以“但求全国同律,并求世界之统一,量务求其正确,法务求其简明"为前提,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随后,作为标准制之过渡制的“一二三”市用制也应运而生。该制表述了公制与市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即:l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它的产生是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編自吴森、郑展坤《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南战争是20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耗用的军费超过1670亿美元。巨额的战争开支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而这又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状态。1964至1969财年,美国的军费虽然近乎翻了一番,但用于越南战争以外项目的军费只增加了5亿美元。由于经费短缺,美军武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新,许多军事研发项目被迫延迟或取消,更为严重的是丧失了相对于苏联的长期核力量优势。

战争还对美国的社会心理造成巨大震撼。尼克松说:“越南战争的失败玷污了我们的理想,腐蚀了我们的精神,削弱了我们的意志”。美国自杜鲁门时代以来高度膨胀的扩张欲望开始冷却,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应该承认自身资源与力量的有限性,必须减少在海外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越战的直接刺激下,“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美国中止了自二战结束以来20余年的过度扩张,而在70年代实行适度收缩。

——摘编自邓红洲、李玉兰《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延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一事向美国致谢。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束访美,由欧洲回国。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婉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美国在20世纪初期正处在对外扩张的初期,受实力的影响,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美国不愿意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政治风险,从而使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失去支撑点。从根本上说,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寄希望于列强,也难免成为列强政治的牺牲品。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