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A 【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查看答案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了“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 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这类企业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致使商人视为畏途,不愿投资。这类企业

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 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

 

查看答案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朝代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公元前300年

15.9

西汉

公元2年

17.5

745

20.8

南宋

1200

20

1820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10.6

1990

26.4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查看答案

关于雍正的死因,古今有不同的记载。雍正的《起居手册》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到二十四日子时,龙驭上宾。”《清帝外纪》记载:“惟世宗(雍正)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中不会有客观性的记载

B. 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

C. 当事人记录的历史才具有真实性

D. 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总会有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