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时间 发展 1798年 美国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时间

发展

1798年

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过程中运用了互换性原理,成批地制造了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为大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841年

英国人J.B,惠特沃思设计了统一制式螺蚊。很快被英国和欧洲采用

1901年

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机构

1911年

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把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通过管理途径提高了生产率

1914-1920年

美国福特公司创造采用标准化基础上的流水作业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欧、亚、美各国先后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机构。1928年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成立

1946年

英国、中国、美国、法国筝25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在伦敦发起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16年

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巨大跨越

 

 

——摘编自余哲《标准化发展的历史学思考》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 等次 答題情况 -等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充分挖掘材料的信息,关注时空,提出明确合理的论题 二等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三等 无论题或论题与题目无关 史实与论证(运用两个与题目相关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等次 答题情况 一等 能够引用两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二等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论据;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三等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论题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四等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无史实论证或只有单个史实且无论证 主题提取:可围绕以下几个角度提取:工业发展与标准化的关系;世界经济联系与标准化的关系;标准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国家变化等。如: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兴起、标准化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标准化组织的国际化。 阐述:史实充分.能多角度对主题进行阐述;行文表述准确合理、逻辑清晰。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从1789年、1841、1901年、1911年、1914—1920年等五则材料中可提取工业发展与标准化的关系,论题可从“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兴起”、“标准化推动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两个角度论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1946年两则材料中可提取世界经济联系与标准化的关系,论题可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标准化组织的国际化”角度论述;从1789年、1841、1914—1920年、2016年等材料中可提取“标准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国家变化”的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能够引用两个具体史实,多角度对主题进行阐述,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表中为1998年数据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在联合国投票权

俄罗斯

1707.5

14700

3379

1

中国

960.0

123900

9289

1

美国

936.4

27000

79213

1

挪威

32.4

400

1521

1

汤加

0.08

9.9

1.7

1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上表可用于说明

A.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D. 经济全球化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 《向日葵》

B. 《悲惨世界》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意味着

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

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

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

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