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度量衡事关国家...

(历史一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中国度量衡之制,创始于黄帝”。但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1903年。清政府尝试度量衡划一。但还未及施行。便随着清政府的覆灭未果而终。稍后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也因为两制换算繁琐和政局动荡,及推广举措不力等诸多因素,仅在北平、山西两地短暂推行,便草草收场。度量衡混乱局面愈演愈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国民政府以“但求全国同律,并求世界之统一,量务求其正确,法务求其简明"为前提,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随后,作为标准制之过渡制的“一二三”市用制也应运而生。该制表述了公制与市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即:l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它的产生是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編自吴森、郑展坤《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1)晚清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混乱;北洋政府度量衡改革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计量制度的传入。 (2)有利于改变度量衡混乱状况,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民众生活;为现代计量体系的构建莫定基础。 【解析】 (1)从材料“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便草草收场”“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中可以概括从答案。 (2)从材料“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变混乱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便利生活等方面来分析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时间

发展

1798年

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过程中运用了互换性原理,成批地制造了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为大量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841年

英国人J.B,惠特沃思设计了统一制式螺蚊。很快被英国和欧洲采用

1901年

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机构

1911年

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把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通过管理途径提高了生产率

1914-1920年

美国福特公司创造采用标准化基础上的流水作业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欧、亚、美各国先后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机构。1928年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成立

1946年

英国、中国、美国、法国筝25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在伦敦发起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16年

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巨大跨越

 

 

——摘编自余哲《标准化发展的历史学思考》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 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表中为1998年数据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在联合国投票权

俄罗斯

1707.5

14700

3379

1

中国

960.0

123900

9289

1

美国

936.4

27000

79213

1

挪威

32.4

400

1521

1

汤加

0.08

9.9

1.7

1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上表可用于说明

A.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D. 经济全球化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的作者是荷兰的画家蒙德里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即“纯粹抽象”,与之相似的作品是

A. 《向日葵》

B. 《悲惨世界》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