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以避免他们沦为奴隶的可能性

C.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D.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A.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 倡导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后,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有

重视农业,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   继续强化对外战争   重视汉人汉制    强化编户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改革政府机构

C. 改革科举制度

D. 发展民族工商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 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 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 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 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B. 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梅加腊占领雅典的萨拉米斯岛

D. 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且有经商阅历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 正好相反

B. 完全相同

C. 部分相似

D. 三者同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是

A. 推动埃及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 改革性质为封建改革

C. 改革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D. 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

B. 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

C.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D. 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 教权高于王权

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他首先着手打击的势力是

A. 马木路克

B. 长老阶层

C. 外国势力

D. 封建主的势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梭伦颁布解负令;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

B

亚里士多德倡导中道;孔子推崇中庸

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

C

两宋以来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

D

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出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

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B. 上帝意志不可违

C. 反对盲目信仰    D. 妇女应得到解放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

B.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社会变革

C.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

D.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

②“四百人会议”

③陪审员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一九法令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了近代化。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题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 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 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 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商人阶级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日本的军人处于社会的最高层。这就意味着日本拥有一个比中国文人阶层更容易受西方军事技术影响、并对此反应更迅速的统治阶层。在此基础上日本推行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运动”。由此推测

A. 明治维新有更广泛的基础

B. 日本军队主导了明治维新

C. 全盘西化使日本势力上升

D.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先进的经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公民政治权利在形式上得到了宪法的确认。这说明该宪法(    )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

B. 免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A. 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 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 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 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这是《日本皇宫100年内幕》中的一段描述,你认为,惊醒太平梦的事件是

A. 天皇大权的旁落

B. “黑船事件”

C. 大盐平八郎起义

D. 倒幕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材料公元前122年,盖约当选为罗马保民官后提出了以下一些改革法案:

根据材料,分析盖约改革法案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简要评价盖约改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统治集团从皇族、官吏到军队,其需求是多方面的,尤以高档生活消费品和古器珍玩居多,在早期,官办的专门生产机构提供了绝大部分,包括纺织服饰、食品加工、各类器皿、药品、礼品和工艺品等。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皇族勋戚官僚享受欲望增强,奢侈之风大盛,明朝成化时期,宫廷采买政策逐渐转变,宫廷所需大部分逐渐转向民间市场,采买方式包括:钱、白银、钞、盐引、代纳其课等。采买种类包括天津的海鲜、苏州的药材、广东的禽鸟花木、江西的瓷器、广西的珍珠等。采买参与者以宦官为主,在采买过程中,采买参与者尤其是宦官时常通过购物短价,恶性敲诈等不正常手段从中牟利,使得这一采买行为有时给民众带来甚至比常规征派更大的危害,使社会稳定受到极大的破坏。宫廷采买的盛行,于社会经济而言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某些地区和某些特殊的产业正是在政府、宫廷的大量消费刺激下得以迅猛发展,当时陶瓷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

——谢国祯《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1)根据材料,概括明成化时期宫廷采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成化时期的宫廷采买政策。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

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

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经济层面,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暮府时代已有专责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的改革面临的共同背景和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日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