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

B. 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

C.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D. 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

 

C 【解析】材料“日本人……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可以看到,日本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梁启超希望通过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来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是论证日本政治体制优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显然梁启超对于俾斯麦的评价持肯定态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是

A. 推动埃及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 改革性质为封建改革

C. 改革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D. 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查看答案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 正好相反

B. 完全相同

C. 部分相似

D. 三者同步

 

查看答案

公元前594年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B. 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梅加腊占领雅典的萨拉米斯岛

D. 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且有经商阅历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 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 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