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6月份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史乘:即正史),构成中华原创性典籍文化的主动脉,显示中国式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

A. 传承古制、重史传统

B. 尊重自然、恪守古训

C. 神化王权、天人合一

D. 人文关怀、以史为鉴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题文)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 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 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 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

B. 持久抗战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

C. 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理论的研究

D. 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题文)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

A. 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 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

C.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    )

A. 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 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C. 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 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1960年到1978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B. 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D. 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世纪末,有位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

A. 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B. 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C. 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 主张政府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城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世三十是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

——摘编自陈想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时间

经济思想

主张

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屡屡困扰政府的财政危机是促使朝野人士产生税制改革思想的一大动因。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1853年),其产生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件大事。厘金是一种商业税,初时税率为1%,故称厘金。它主要包括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土药厘四类,其中百货厘收入最大、范围最广,一切日用之物无不在被课之列。厘金按征收对象可分为两类,即坐厘(课于坐商,属交易税)与行厘(课于行商,属通过税)。其税率后来不断提高,至光绪年间,普遍增至5%,甚至10%,而实际税率更高。具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省自定税率情况,一是所设关卡密度及课于货物的次数。这还是指“法定税率”,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其数额往往超过正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赋予了洋货免纳厘金的特权。

——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厘金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金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决定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将中国而不是朝鲜摆在了对立的一面。美国这一行动直接导致毛泽东完成国家统一的计划功败垂成。本来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从保持政权稳定及良好的国际环境出发,并没有针对美国采取过激的外交方针。但这一次,毛泽东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地在仁川登陆,朝鲜的局势发生了逆转,美国迅速转入进攻逼近三八线。如果听任美军继续北进,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将面临美国的严重威胁。在苏联没有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之前,斯大林想通过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的约定,希望中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如果朝鲜在战争中失败,整个亚洲中西方力量的平衡就会打破,美国将会主导亚太地区。

中国出兵朝鲜后,斯大林曾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和决心的“敬佩”。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苏联改变了对中国援助的谨慎态度,向中国提供156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中国在朝鲜战争胜利的经验,为亚洲地区随后发生的几次革命战争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摘编自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以美国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兵朝鲜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12年2月,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时说:“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現。……”在接到袁世凯赞成共和的电文后,孙中山又说:“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此实惟公一人是赖。……1912年8月,孙中山又说:“依我所见,现在时局各方面皆要应付,袁公经验丰富,足以当此因境,故吾谓第二期总统非袁公不可。且袁公以练兵著名,假以事权,军事必有可观。”

——摘自《孙中山与袁世凯》

材料二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同阁(民间)无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摘自《孙中山讨袁宣言(1915年5月)》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袁世凯有什么贡献?材料二中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评价是否矛盾?由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