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

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

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

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是西周时期鲁国的世系图,其中横线表示传子,竖线表示传弟,箭头表示弑杀争位,数字表示嗣位顺序。这表明当时的鲁国(  )

图5

A. 未遵循周代继承原则

B. 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度

C. 存在违背宗法制的现象

D.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问的关系。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 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 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出身微贱的占26%;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出身微贱的占55%。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东周权力关系变化

C. 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D. 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与此相关的制度

A. 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

B. 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 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

D. 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

时期

政治家

主张

汉文帝时期

贾谊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

汉景帝时期

晁错

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汉武帝时期

主父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A. 无为而治    B. 强干弱枝

C. 郡国并重    D. 重视儒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上述做法

A. 扩大了王国辖区加强中央集权

B. 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

C. 以宗室子弟収代异姓诸侯王

D. 形成郡国并行的地方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

西台(右相)

东台(左相)

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

紫微省(紫微令)

黄门省(黄门监)

尚书省(左右丞相)

 

 

A. 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 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 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 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

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  )

A. 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C.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减少了决策失误

C. 确保了政治清明

D. 削弱了中枢权力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制度是

A. 西周推行的分封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八股取士制度

D. 清朝设立军机处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这些史料可以印证当时

A. 闽台民间贸易活跃

B. 台湾隶属清廷管辖

C. 闽省自然灾害频繁

D. 政府赈灾体制完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 实现分权制衡

B. 背离民主原则

C. 存在权力集中

D. 具有法治保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五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A. 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 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D.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A. 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 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 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 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该学者强调的是

A. 雅典民主仅适用于男性公民

B. 雅典民主由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所决定

C. 雅典公民享有特权地位

D. 雅典民主具有排他性和阶级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公元2世纪的罗马法中规定:“奴隶处于主人的支配权下。……主人对奴隶拥有生杀权; 而且所有通过奴隶取得的东西,均由主人取得。”但在此律文后,罗马法继续明确规定:“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地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C. 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

D.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 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B. 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C. 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 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

B. 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C.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D. 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

A. 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 维护了共和制度

C. 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D. 巩固了民主政治

 

二、null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英国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下议院代表权,而一些“衰废市镇”,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这一现象

A. 说明光荣革命后代议制未发生本质变化

B. 反映了英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 说明国家的权力中心依然掌握在上议院

D. 反映了英国经济逐渐走向衰退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  )

A. 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 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C. 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    D. 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何顺果在《美国史通论》中写道:“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其组成方法和权力与‘大陆会议’相同,各州可选派代表2至7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更重要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13州中至少9个州的同意。”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B. 完成独立战争的需要

C.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 民主政治的妥协理念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A. 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

B. 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C. 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

D. 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产值超越所有的欧洲国家。德国经济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

A. 民主政治日渐成熟完善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广

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D. 帝国成立扫除主要障碍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英国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法国大革命》中写道“法国大革命是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促成的”。该观点认为,这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的中心矛盾是

A. 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

B. 专制迷信与民主科学

C. 专制王权与自由平等

D. 神职特权与宗教自由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A.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C.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人学

D.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 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 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 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 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整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

A. 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

B. 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

C. 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D. 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 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打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对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与辛亥革命时期相比,材料表明此时孙中山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A. 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关注受压迫民众的完全解放

C. 对外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D. 强调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它反映了

A. 梁启超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

B.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相互合作推动了辛亥革命

C. 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方式不同而目标相同

D. 梁启超认识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效性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1912年,孙中山即将接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袁世凯为了称帝,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又恢复总统制。材料主要反映了民国初年

A. 法律制定服务于权力斗争

B. 国人积极实验各种共和制

C. 国家逐渐从人治走向法治

D. 责任内阁制不符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20世纪初,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辛亥革命(  )

A. 消解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现象    B. 促使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 有力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形成    D. 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190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这表明(  )

A.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

B. 中外交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清政府认识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春秋时孔子认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赞成“刑期于无刑”的息讼无讼理想。战国的各国变法结束了过去“设法以待刑,临事而议罪”的局面,商鞅主张法自君出,“垂法而治”。秦朝将定《秦律》,刑罚名目细密苛严,“轻罪重刑”。汉武帝以后,儒法渐趋合流,刑罚与教化结合。唐朝颁行《唐律疏议》,全部律条围绕着“罪”与“刑”分别加以解释,还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标志中国古代法的成熟,成为宋元明清的法典蓝本。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民主与法治,一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是艰难漫长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⒉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⒋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⒐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正式予以公布。

《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共7章56条。

一、第一章“总纲”,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归属、领土范围和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构,贯穿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基本原则。

二、第二章“人民”,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具体地规定了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三、第三章“参议院”、第四章“总统”、第五章“国务员”和第六章“法院”,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临时约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规定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和行使,以达到以权制权的目的,从而防止专制独裁并保障自由。

四、第七章“附则”,规定了《临时约法》的效力以及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之流随意篡改《约法》。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部法律实施结果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