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它反映了

A. 梁启超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

B.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相互合作推动了辛亥革命

C. 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方式不同而目标相同

D. 梁启超认识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效性

 

B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革命派和立宪派互相促进从而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梁启超是立宪派的领导人,故A项错误;革命派的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而立宪派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故C项错误;此时还没有共产党,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打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对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与辛亥革命时期相比,材料表明此时孙中山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A. 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关注受压迫民众的完全解放

C. 对外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D. 强调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 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查看答案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整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

A. 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

B. 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

C. 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D. 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查看答案

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

 

查看答案

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 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 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 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 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