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淮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材料表明

A. 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B. 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C. 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    D. 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有利于权力制衡

C. 削弱了宰相职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 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 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 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 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6漫画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图6:作者黄文农(1920年代末)

A. 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 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的金融    D.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8年5月19日23时48分,中国空军轰炸机自宁波前进机场起飞,成功飞抵日本长崎等多个城市上空,投撒20余万张传单后安全返航,获得国民政府嘉奖。右图为当时的新闻报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的空军力量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B.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 振奋了余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D. 唤醒了日本各个阶层反战和平意识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规定

A.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 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D. 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尽管克里斯梯尼的确是雅典革命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但是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因此,民主政治不是一个发善心的精英集团给予被动人民的恩赐,而是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材料表明

A. 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    B.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    D. 历史评论无法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表1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材料反映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科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表1

A. 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 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 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 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    B. 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 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    D. 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反映

A. 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    B. 欧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 美苏冷战促进西欧联合    D. 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废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围绕材料,結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铁道部逐步开始主辅分离的进程,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医院、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5年,为缩减管理层级,铁道部正式撤销了铁路分局。当然,这些“断尾求生”式的改革并未涉及铁道部体制的植心……即政企合一型的垄断体制。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旨在优化政府职能的大部制改革,此旧垄断封闭的铁道部体制直接阻碍了政治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

2012年,铁路“两院”改革完成,铁路系统的检察院与法院正式移交地方。在此之后,在2013年的铁道部改革方案中,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

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作为独立、政企合一部门的历史就此终结。

——摘编自马得勇、张志原《观念、权力与制度变迁铁道部体制的社会演化论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道部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道部体制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6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又趋紧张。在军备控制、越南战争和中东问题上分歧重重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约翰逊希望与前来参加紧急联大的苏联总理柯西金会谈,以便“坦率地交换意见”。1967年6月23-25日,双方在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堡罗镇上进行了会谈。这次会谈成果及其有限,但葛拉斯堡罗会谈表明,虽然在重大问题上分歧重重,争夺激烈,一时难以打开僵局,但双方仍在努力减少误解,争取合作和防止严查冲突,寻求达成谅解或默契,保持谈判之门开。会谈以后,两国达成了新的妥协。如在中东问题上,联合国通过了决议,使中东继续保持着有利于超级大国扩张渗透争夺的“不战不和”局面。 在核扩散和核军控问题上,两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双方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摘编自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端方(1861-1911年),清末大臣。端方任职两江总督期间(1906---1909年)、力主学习西方并躬身践行。近代以来,两江地区发达的传统农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对西方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科技,两江地区的农民依旧不思改良。

为了改变两江农民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瑞方在两江地区大力倡设新式农业学堂。在他看来,中国农工实业要与外国抗衡,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派遣留学是学习西方的一条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能多派一人必能得一人之益、能早派一日必能收一日之功”。1907年,在端方的支持下,江南商务局在南京紫金山麓设立了江南植茶公所,茶叶试验和生产于一体。宝山县县令提出捐廉开办试验场也得到了端方的认可。同年,瑞方还专门派人到保定府调查农会章程,借鉴保定农会的经验,并以其为蓝本在江宁地区创立了类似的农会。

——摘编自胡茂胜、杨虎《端方与清末两江农业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方在两江地区发展农业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端方发展农业措施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