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围绕材料,結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蒸汽机并非是18世纪的新发明,但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推广和改进。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对工业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对动力的需求增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并很快应用于生产领域。 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电”,1831年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在生产领域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动力的要求更高,促使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并迅速推广,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需要依赖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经济发展是多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结果,以近代英国经济的崛起为例。首先,英国较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圈地运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在原有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展开了工业革命,实现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英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发展,虽然关于蒸汽机的基本知识在18世纪以前已为欧洲人了解,但是只有到了18世纪,在各种因素比较齐备的英国,这项技术进步才逐渐发挥出其伟大的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技术的进步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同时,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并不能立刻显现。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配合的结果,技术进步必须在其他因素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示例三: 论题:技术进步需符合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发挥作用。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基础。如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但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郑和下西洋之后再无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明清政府逐渐走上封闭保守之路,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反而落后于当时的西方。 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西方由此开启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指南针之所以在西方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西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 由此可见,技术进步需要符合经济发展阶段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提炼出一个观点。由材料“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可以提出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由“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可提出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废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反映

A. 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    B. 欧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 美苏冷战促进西欧联合    D. 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

 

查看答案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规定用少数民族母语发展国家建设,逐渐实现了列宁提出的民族平等政策。1935-1937年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从拉丁字母转用了俄文字母,1938年根据联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俄语是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少数民族语言阻碍社会主义建设    B. 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C. 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已基本丧失    D. 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被彻底破坏

 

查看答案

表1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材料反映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科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表1

A. 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 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 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 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尽管克里斯梯尼的确是雅典革命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但是关键的角色是由人民扮演的。因此,民主政治不是一个发善心的精英集团给予被动人民的恩赐,而是人民自己进行集体决定、行动和自我界定的产物。”材料表明

A. 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才能创造历史    B.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    D. 历史评论无法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