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1800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可见,嘉庆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

A. 高效性

B. 创造性

C. 特殊性

D. 保密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C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D县的面积比郡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周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 宗教色彩

B. 神权色彩

C. 宗族色彩

D. 王权色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祠堂是将祖先按辈分排列,尊祖敬宗的地方。但清代任氏祠堂把德(善行)、爵(官位高低)、功(祠堂捐钱数量)作为入祠配享的条件。该祠堂祭祀的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是官员和有钱人,再次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贫民的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下列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 财富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B. 祭祀既夸显财富,又有功利性

C. 重官重商轻农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D. 这种习俗必然会引起卫道士的批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角度看,下列制度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官僚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B.有利于官吏选拔的公平公正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D.有利于官员创造意识的提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典章制度、意识形态等带到分封之地。这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复制.学者强调的是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 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 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开辟了古代中国的专制时代。与王权时代相比,皇权专制的关键在于

A. 皇位世袭    B. 皇帝独尊    C. 官吏任免    D. 丞相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材料反映宗子

A. 是商周时期的族长或王室弟子

B. 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

C. 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统统治者

D. 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个王朝几百年中绝大部分君主“非暴即暗,非暗即僻,非僻即懦”。一方面需要最杰出和最有能力的君主,另一方面“产生”的却是大量的平庸无能之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君权至高无上

B. 君权不可转移,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 君主立贤不以长

D. 君主立嫡不以长,立长不以贤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 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

C. 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

D. 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曾评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说明郡县制

A.是各个朝代都采用的地方制度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D.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人焦竑在《犬牙相制》中认为:“国朝以颍州属凤阳,颖州卫属河南;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塘等卫隶湖广;山西磁洲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所,在山茜境内;湖广五开卫、贵州黎平府,同治一城;湖广镇远卫、贵州镇远府,同洽一城。似此者不可胜举,亦犬牙相制之意”这说明明朝时期

A. 地方的军权、行政权都很大

B. 行省的设置与现在相同

C. 地方各行省互相牵制,集权于中央

D. 完全照搬元朝的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魏晋时代,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

C. 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    D. 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 ,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这可以佐证

A. 刺史设置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    B. 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 察举制度有利于选拔司隶校尉    D. 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北平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元朝设中书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与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 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疏远,甚至互相兼并

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取足够税收

D. 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阻碍官僚体制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题文)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讨伐六国    B. 攻打匈奴    C. 推行郡县制    D. 修筑长城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