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六安市2018届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 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 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 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 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A. 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 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 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

D. 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

C. 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D. 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的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 调和劳资关系

B. 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 没收外国资本

D. 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

A. 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 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 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 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这反映出

A. 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

B. 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

C.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

D. 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

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 《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 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A. 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B. 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 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据钱穆《国史大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钱穆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阳行省

清朝

旅顺大屠杀

张作霖

九一八事变

七三一部队

伪满洲国

辽沈战役

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

 

 

从上表中选出2~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政府于崇德元年(1636年)设立蒙古衙门,此为理藩院之前身,主要管理蒙古事务。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理藩院由此完全从礼部独立出来。乾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新疆地区后,增设徕远司专管新疆南部事务。咸丰十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前,兼办对俄外交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开始“厘定官制”的改革,理藩院更名为理藩部,但司属机构仍沿袭旧制。1912年清帝退位后,理藩部改为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决议主要内容确定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不是独立自治,并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帮助下才能得到解放。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尚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的伊克昭盟、阿拉善、额济纳旗外,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各民族代表393人,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组织大纲,选举产生自治政府主席、副主席、参议会议长、副议长,乌兰夫被选为自治政府主席。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庄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摘编自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理藩院职权的变化历程及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藩院和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职权、成立条件和成立影响上的主要不同。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

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张謇

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材料二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