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据钱穆《国史大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钱穆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

 

(1)观点:梁启超认为中国专制论。 依据:法律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先秦分封制崩溃导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秦汉时期世袭贵族政治衰微,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民众的自由平等理念薄弱;历朝君主不断侵蚀相权使专制不断强化。 观点:钱穆认为中国并非专制论。 依据:战国的秦去除分封而实现国家统一;两汉的士人组成平民政府逐渐成型;隋唐科举制度扩大了平民政权的基础;传统政治的理性使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对和谐;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权力。 (2)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面临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梁启超的观点出于清末反封建帝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革命);钱穆出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树立民族精神抗日保国的需要(民族独立)。 【解析】第(1)问,梁启超的观点和论据,据材料概括观点“中国专制论”,并据材料“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封建衰而专制起”“贵族政治之消灭”“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概括其论据。钱穆的观点和论据,据材料概括出观点“中国并非专制论”,并据材料“先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士人之政府”“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概括出其论据。 第(2)问,结合当时的社会性质和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查看答案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A. 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B. 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 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查看答案

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 《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 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查看答案

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

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