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A. 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 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 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 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倭”指的是日本,“俄”指的是沙皇俄国,所以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康有为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的局势的描述,所以可以看出他关注民族的危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思想;B选项错误,康有为没有这样的论述;C选项错误,康有为是向皇帝陈述事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的影响甚大。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据《宋史•石介传》编

(1)根据材料,概括石介生平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可眸】

材料宋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同时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府的职责,需设立独孤因等恤养老幼贫痪的常设机构。虽然这些实践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做法,但其理念值得我们今天深入思考。

——摘编自《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扶贫制度的作用及当代价值。

 

查看答案

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