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吉林市2017-2018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 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

A.列强侵略的弱化             B.晚清政府的推动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民国政府的鼓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从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

①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禁绝中外贸易

③心态虚骄盲目闭塞

④坚持平等交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青铜铸造技术      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用煤作燃料冶铁    焦炭炼铁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被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 戊戍变法以后

B. 新文化运动以后

C. 辛亥革命以后

D. 五四运动以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

A. “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 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 “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 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最有可能被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采用的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之区别”

C. “论法国革命对欧洲发展之贡献”

D. “试论振兴中华之必要性与途径”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民族资本主义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许多爱国志士都把发展实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然而,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多重力量压制下发展十分艰难。下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代言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C.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也有起色,民族资本主义达到顶峰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地政府的严管    B. 香港当局的严惩

C. 农业政策的改革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它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它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是

A. 广播

B. 报纸

C. 互联网

D. 杂志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

C. 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D. 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3年12月1日,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中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史上,民营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开始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 唐朝初期    B. 北宋晚期    C. 明朝中期    D. 清朝前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文绣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为争取人身自由的权利,1931年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溥仪离婚,并于同年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说明了当时

A. 清王朝即将土崩瓦解

B. 中国妇女已有了婚姻自主的思想与行动

C. 法院的权力高于皇权

D. 法律规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扶持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D.唐宋时期商业都会大量出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治的社会传统,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等级尊卑鲜明的社会秩序。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方式上的动与静的差别

B. 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 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 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1905年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攻击革命派的自由、民主、革命、自立之说,是所谓毒溺中国之药。上述现象说明实业救国论(    )

A正确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对中国政治变革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清史专家指出:(平民)日常食用消费仅只占微弱的比重……(官僚缙绅)却用之于追求雕琢、新奇或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由此可见影响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

A. 重商主义盛行     B.商品经济畸形繁荣

C.奢侈、攀比消费严重   D.吏治腐败,贪污猖獗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 煤炭和钢铁业    B. 铁路和公路

C. 建筑和纺织业    D. 纺织业和面粉业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 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 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C.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 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回眸历史,全面考察社会发展环境,也许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有新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黄金时代”定义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悖经济常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机遇,经济突然发展。而后又没有惯性,戛然而止,这都是不可能。晚清新政时期已经制订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民国政府建立后,依照西方国家的模式,经济法制建设也有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机制;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无暇东顾,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客观条件和主现条件结合,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黄全时代”。1918年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还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还是无暇东顾。大约到1922年才明显表现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但已具规模的民族资本在竞争中仍很活跃。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18-1922年的5年中,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最为活跃。其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约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航运业新设资本1万元以上的企业94家,投资总额1.74万元,为1860-1911年投资总额的1.02倍。仅1918-1922年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即超过此前半个多世纪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1)据材料一,归纳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材料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祓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选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  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先突破“禁区”的是哪两个省?这种“突破”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谈话”的社会背景。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