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回眸历史,全面考察社会发展环境,也许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有新的认识...

回眸历史,全面考察社会发展环境,也许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有新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黄金时代”定义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悖经济常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机遇,经济突然发展。而后又没有惯性,戛然而止,这都是不可能。晚清新政时期已经制订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民国政府建立后,依照西方国家的模式,经济法制建设也有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机制;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无暇东顾,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客观条件和主现条件结合,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黄全时代”。1918年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还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还是无暇东顾。大约到1922年才明显表现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但已具规模的民族资本在竞争中仍很活跃。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1918-1922年的5年中,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最为活跃。其间工矿业新设的1万元以上企业805家,投资总额达2.57亿元,为1858-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1.26倍;银行业新设资本5万元以上约企业149家。投资总额达8.9千万元,为1897-1911年投资总额的3.48倍;航运业新设资本1万元以上的企业94家,投资总额1.74万元,为1860-1911年投资总额的1.02倍。仅1918-1922年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即超过此前半个多世纪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1)据材料一,归纳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1)原因:晚清新政的推动;民国政府的经济法制建设;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资产阶级自身的努力。 (2)观点: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定义在一战期间,不符合经济常识。 论证:一战前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经济发展有其固有的惯性;1918-1922年,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仍然非常活跃,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超过此前半个多世纪的投资总额;一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1922年后才得以卷土重来。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既包括外部原因又包括内部原因,例如,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就属于外部原因,晚清新政的推动、民国政府的经济法制建设的推动、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就属于内部原因。 (2)首先要找到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在材料中能直接找到即“将“黄金时代”定义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悖经济常识”,在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时主要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 晚清新政时期已经制订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已具规模的民族资本在竞争中仍很活跃、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 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C.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 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 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查看答案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 煤炭和钢铁业    B. 铁路和公路

C. 建筑和纺织业    D. 纺织业和面粉业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