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解析】 试题分析:“工商皆本”的学说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A与题干意思不符;B与事实不符,明清时期实行“闭关”“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受到抑制;D也与事实不符,(鸦片战争之前)明清时期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只有C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 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C.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 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 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 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查看答案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 煤炭和钢铁业    B. 铁路和公路

C. 建筑和纺织业    D. 纺织业和面粉业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