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

C. 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D. 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A 【解析】根据材料“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可知体现了坚持市场为导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特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强调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信息,而是强调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排除C。改革初期“左”倾思想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查看答案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查看答案

“它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它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是

A. 广播

B. 报纸

C. 互联网

D. 杂志

 

查看答案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地政府的严管    B. 香港当局的严惩

C. 农业政策的改革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查看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许多爱国志士都把发展实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然而,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多重力量压制下发展十分艰难。下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代言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C.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也有起色,民族资本主义达到顶峰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