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皇帝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但两种手段的相似之处是

A. 历史背景

B. 最终目的

C. 指导思想

D. 实施效果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B.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C.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D.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

A. 增强责任意识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限制权力滥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道:“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B. 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C. 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D.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任免指按法律规定,任命或免去某人所担任某项职务的行为。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以下任免权使用准确的(  )

A. 英国的国王可直接任免驻外国大使    B. 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任免内阁

C. 美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任免大法官    D. 德意志帝国皇帝可直接任免帝国宰相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

A. 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B. 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

C. 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D. 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 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

B. 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 两者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 两者都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 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 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 禁止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

D. 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他所说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是指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

C. 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

D. 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史学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客观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 法国无产阶级政党不成熟

B. 巴黎公社领导者没有建立可靠的工农联盟

C. 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 社会发展没有达到要铲除资本主义的水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女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这些女工在游行中高呼的口号可能是

军警驱赶示威妇女

A. “打倒战争!”“要面包!”

B. “打倒资产阶级!”“打倒战争!”

C. “要和平!”“要社会主义!”

D. “要面包!”“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谈判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B. 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 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身份会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温家宝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3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请回答:

(1)197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的内容是什么?

(2)1972年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1972年中国为什么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4)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